伦敦奥运开幕式观后感

时间:2024-05-22 14:13:10
伦敦奥运开幕式观后感

伦敦奥运开幕式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伦敦奥运开幕式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伦敦奥运开幕式观后感1

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在世人的期待中盛大开幕了伦敦奥运会正式揭开大幕。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文艺演出既像一出戏剧,又好像一次摇滚音乐会,整个开幕式演出贯穿了数不清的英国元素。牧歌中的炊烟,莎士比亚的诗句,劲爆的摇滚……

整场开幕式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一是开幕式的场景很有创意,在体育场上没有什么极为华丽的舞蹈,也没有过于绚丽的烟火,却是一片安详宁静的田园风光。这完全不同于北京奥运会,伦敦碗里俨然形成一座小型村庄——有人在放牧,有人在休息,水车轻轻地转动,羊儿们静静地吃草,还可以看到大树,小山,还有草地。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们感觉很是亲切。二是主火炬的创意,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的想象:没有用名人点然主火炬,而是用象征美好的花瓣,由代表希望、充满阳光的七个体育青年点燃,同时也把不息的奥运精神传递给了世人。三是圣火火炬手进入体育场时,特意安排建筑工人们也亮相镜头,建筑工人们在短短四年内,用血和汗给了全世界一个莫大的惊喜,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最有趣的地方是:看似优雅的交响乐团中,竟然出现了一个一只手敲钢琴,一只手玩手机的身影——憨豆先生!憨豆先生放回手机,却忽然要打喷嚏,以手捂鼻,令人捧腹。 ……此处隐藏516个字……性,张艺谋们设法避开的,正是伦敦努力关心强调的,如市俗生活,如妇女权利,如马克思主义……

从北京到伦敦,两场秀,如此延续与对话。从历史上看是合理的:古代中国文化当然灿烂,近代工业革命确由英国领导。从节目上看是反讽的:古典帝国羙学在人民共和国复制,现代平民戏剧则由君王参与演出……

伦敦奥运开幕式观后感3

伦敦奥运开幕式,依旧是舞蹈史诗的路子。与东方红不同,是西方红。强调工业化对人类近代史的贡献。与张艺谋的形式感不同,节目的现场感更突出。不是节目现场,而是历史现场。张艺谋那台节目更像诗,这台节目更像狄更斯风格的小说。深刻的现实观照与睿智风趣间离效果相交融,具有更真切的人文感染力。

后半部有点散乱,大概是历史本身娱乐化、琐碎化了。好像急于带上更多东西的行李箱,被塞得不能再满,领带、袜子、玩具都掉出来。一个娱乐巨星亮相,其他巨星不得不依次亮相,领导讲话似的一个也不能少。导演的意图,可能想带领观众返回当代,却冲淡了前面的史诗氛围,把开幕式降格为流行歌曲演唱会。

这是一场断裂感较明显的开幕式,前面浓墨重彩,后面潦草勾画。一部简明英国史,略去日不落国全球征伐的辉煌时代,与刻意修改教科书无异,是反省还是宣传策略?后面的大Party和女王的幽默表演,可以看出工党长期经营的结果,并隐约有针对上一场开幕式的防卫姿态,旨在展示一个更加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英国。

恐怖袭击死难者照片和火光中的舞者,是后半场较深沉的内容。放在史诗中去解读,应当是表现文明的冲突,与工业革命相呼应。但此话题不宜渲染,便成为对死难者的单纯哀悼。如果本届奥运会在别国举办,开幕式会不会表现对其他死难者的哀悼呢?比如交通事故和校园枪击,恐怕不会,因为缺乏文化诠释余地。

《伦敦奥运开幕式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